中国农村经济

访问量:157888

  •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权威专家研究阐释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杜志雄;张红宇;朱晶;林万龙;罗必良;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出了2025年要重点做好的九个方面具体工作。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学界加强和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本刊编辑部邀请5位权威专家对其中部分重要内容展开深度解读,以飨读者。

    2025年02期 No.482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9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

    马翠萍;

    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撑。本文以国家33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在归纳总结地方政府有关土地入市制度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从激励约束视角探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顶层制度框架内,通过因地制宜扩展土地入市范围、创新土地入市模式、扩大土地入市用途、探索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等举措,积极响应中央政府有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决策部署;制度创新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激励机制作出的能动响应,其动力既源于对制度变动多元目标的追求,如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产权交易成本、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也源于地方政府期望获得政治荣誉及晋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央政府在构建顶层制度框架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预留了空间;地方政府具有制度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但制度创新的空间要视顶层制度的可变通余地而定;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采取边际调整的方式拓展既有制度边界。据此,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应推动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在国家层面尽快配套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体指导意见或办法;加快地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和实施,防范随意调整规划和借规划调整改变耕地用途;强化农村土地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激发土地要素活力。

    2025年02期 No.482 2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9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组织治理契约:组织化推动土地资源资本化的理论机制与实践探索

    周立;汪庆浩;罗建章;

    针对土地资源资本化面临的产权残缺和市场流转困境,已有研究提出了产权清晰论和市场完善论两种观点,前者认为确权确地是前提,只有产权明晰,才能通过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量化;后者认为市场有效是前提,只有通过交易实现合理定价,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显化。然而,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守“三条底线”的背景下,两种观点的实践挑战主要体现为:一方面,过分强调产权清晰可能导致交易成本过高,抑制了流转需求;另一方面,资源定价过分依赖双边市场则会导致土地的权利与收益分配混乱,无法实现资源活化。上述两种观点本质上是在缺乏有效契约主体的前提下,对核心契约增加边缘契约,以提供确保契约有效性的“药方”,可以归纳为“契约治理契约”。对此,本文提出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以“组织治理契约”为内核的组织有效论,并论证在产权清晰和市场完善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组织治理契约”,形成土地资源资本化的充分条件。基于此,本文构建“确股量化-价值显化-资源活化”的土地资源资本化分析框架,通过理论演绎论证“组织化确权-组织化交易-组织化托底”的“组织治理契约”作用机理,并进一步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林原村“一社四部”案例,揭示组织化推动土地资源资本化的实践探索。研究发现,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体系,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提高村庄组织化程度是推动土地资源资本化的重要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确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村庄组织和治理上的法律地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代行主体,能够成为“组织治理契约”的治理主体,从而以组织化推动土地资源资本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025年02期 No.482 3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新一轮土地确权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跨部门配置效应

    吴佳璇;王晓兵;陆岐楠;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和乡镇层面的土地确权时间数据,本文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对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确权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外出非农就业,但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同的农户具有异质性影响:总体上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低,土地确权对其家庭中劳动力外出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越强。这说明,土地确权使不具有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具有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的农村劳动力留在农业部门,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的跨部门配置。此外,土地确权显著提高了具有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的农户的农业长期投资水平,并促使土地从较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农户流转到较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农户,进一步实现了要素的有效配置。本文在中国现有土地制度背景下构建了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劳动力配置的分析框架,为理解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农村家庭要素配置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2期 No.482 6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1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及监测状态变换成因探究——基于多维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模型的分析

    平卫英;郭玉帑;黄斐;

    立足现阶段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江西省2021-2023年的三期追踪调查数据,借助多维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模型预测农户返贫致贫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标准下行半偏差调整后的概率测量农户多维贫困脆弱性水平,更有效地甄别2020年后返贫治理的监测对象。进一步,本文利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农户防止返贫监测状态动态变换的风险诱因。研究表明:多维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农户返贫致贫风险,对农户监测状态的整体预测精度达90%以上。而且,该模型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动态更新农户的监测状态,为制定帮扶政策提供坚实的决策支持。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减少是农户难以摆脱返贫风险状态的重要因素,而参与社会组织、改善住房条件等能够有效降低返贫致贫风险。此外,本文对防止返贫监测和完善帮扶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5年02期 No.482 8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7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万企帮万村”的引资与农户增收效应研究

    周力;刘宗志;沈坤荣;

    本文评估了“万企帮万村”政策实施对涉农企业下乡的影响及其增收效应。研究发现,“万企帮万村”政策实施能够促进社会资本下乡,进而促使农户收入增长和实现收入阶层跃迁。从引资效应来看,该政策实施不仅能够吸引帮扶企业下乡,还能带动其他非帮扶企业下乡。从农户增收效应来看,该政策实施能够有效增加农户收入。进一步分析表明,“万企帮万村”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乡村公共投资增加,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农户与企业联结、促进土地向企业流转、增加农户就业机会、优化农户要素配置。“万企帮万村”政策中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措施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最为明显,且对低收入人群和劳动力较多的农户影响更大。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过程中,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由政策驱动变为内生主动,有效助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2025年02期 No.482 110-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13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地方政府驱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乡村振兴注意力视角的分析

    肖红军;阳镇;凌鸿程;

    企业参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注意力对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注意力水平越高,企业对参与乡村振兴的响应程度和资源配置强度越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在传导机制方面,企业主要通过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战略以及强化企业涉农投资两个途径响应地方政府的乡村振兴注意力,地方政府通过乡村振兴注意力驱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存在战略响应和资源配置双重机制。第三,在调节效应方面,外部媒体的关注能提高企业对乡村振兴的响应程度,该因素在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注意力水平对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2025年02期 No.482 13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15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银行信贷配置效率改善的视角

    陈肖雄;黄晓迪;刘贯春;吴泓洁;

    本文基于2008-2019年的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将金税三期工程实施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税收征管数字化对银行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使得高全要素生产率企业获得了相对更多的银行贷款,银行信贷配置效率得以提升,且该效应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和税收征管强度较低的地区、规模较小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推动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缓解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了银行信贷配置效率提升。此外,伴随着银行信贷配置效率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提升,银行盈利水平有所提高,风险有所降低。本文的结论表明,深入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发挥税收政策的宏观治理效应,对进一步优化金融要素配置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No.482 15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9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国探索与国际启示——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24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文静;颜廷武;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乡村振兴也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三农”工作重点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转移。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标志着乡村振兴从“全面推进”向“全面振兴”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广度,更体现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即乡村振兴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同步推进,实现乡村地区的全方位发展。在此背景下,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国探索与国际启示”为主题的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24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2024年会”)于2024年5月24日至2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

    2025年02期 No.482 175-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8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